盘古太极
日期: 来源:世联盟 浏览量:1709
盘古太极
美 国 朱国宏
太极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在中国几千年漫长而动荡的历史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既古老又新颖,既优雅又简洁。太极拳的创造基于《易经》、太极阴阳图、老子学说、导引术、吐纳术、中国武术、传统中医药、道家修炼等,道家哲学是它的基础原理。它以锻炼身体、培养内气、自卫防身、健康长寿为目的,益处很多,在今天非常流行。它在培养内气、缓解压力、完善性格、强身健体、散打技击和道家修炼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价值。太极拳动作松柔缓慢而不疲软呆滞,坚刚而不僵硬。它具有虚实转换、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内外相合的特点, 它遵循只在临危之时出手发劲、后发先至、四两搏千斤、柔弱胜刚强的策略和原则,这与中国传统武术非常不同,所以太极拳被人们称为中国武术内家功夫。
在练习中,太极拳着重用心,意识控制和引导身体动作,内气下沉、放松身体、精神集中,呼吸深长、缓慢而有节奏。根据中国武术的要领,包含导引和吐纳的原理,手、脚与身体协调一致的独特动作组合,太极拳发展成为一种内外相合、平衡和协调为特色的武术——也以内家功夫著称。这种动作组合遵循自然法则,所以身体放松、轻灵,而且变得更加柔软,有助于内气循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这种方式有规律地练习太极拳的人,他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功能都会得到很大改善。
太极拳被称为内家功夫是因为它的基本训练着重以心和意识控制身体动作和改善身体条件。正如所有的中国武术内家功夫一样,相对于技术的实用性和丰富性,它们更注重内劲的增长和身体的改善。因此在培训课程中,大部分训练科目都更着重于提高身体素质而不是实用技术的演练。这样的训练重点使练习者总结出:只要一个动作蓄满内劲,任何动作都可能变成强和有力的技术。所以,这种训练方式为武术的自发性特点做了更好的准备。我们知道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位,但在应用中它们可以产生很多种组合。这种技术应用的开发,在本质上等同于武术实战中根据每个实际情况自发性的施展技术,这与基础训练着重于技术和控制别人的中国武术外家功夫不同。我们知道在武术实战中,当事者无法预知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很难做好准备。这种区别表现在:太极拳只有一套形式多样的徒手拳架(大架、中架和小架等) ,用于训练身体对自然反应的适应能力和提高武术基础功法的品质。它是现代种种太极拳流派的本源,所以当人们向一位有经验的太极拳练习者问及任何关于太极拳武术应用方面的问题时,答案通常归于拳架训练。
太极拳拳架训练的目的在于武术还是健身或者其他什么并不重要,它独具区别于其他拳种和体育运动的特色 。在动作上, 身体以缓慢、放松和协调的方式做出许多圆形动作,这是默守人体解剖学的原理,这些动作的目的有助于舒展和润滑关节、肌肉和促进内气循环。我们知道圆形物体保持平衡的关键在于圆心,所以圆形运动的快慢无关紧要,只要重心位于圆心就能保持平衡。 由于圆形运动的平衡点在身体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太极拳拳架训练中涉及的步法、身法、手法等技术并不重要,练习者在练拳时要随时注意身体中心点(腰部动作)的质量和腰部旋转的位置,以遵循这种中心平衡和圆形运动原则,这就是《太极拳论》中提到“时刻留意在腰隙”以不失平衡的原因。
我们知道人体解剖学把人体分为三段,每段又再分成三段,所以人体有九个重要部分。在太极拳拳架训练中,腰部如车轴沿着另外两段的中部处于中心点,而四肢中的另外两段的末端则如车轮,这运行圆形运动原则是应用。腰部的转动牵引着人体全部九个部分,如果练习者能够正确应用这个原理,就会产生类似蜘蛛织网现象的圆形运动网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圆中有圆,圆形运动中有圆形运动。
这种人体运行现象类似于我们的太阳系,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被其他八颗行星环绕。中国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系的启发,创造了如人们所见的以圆形运动组成的动作网络为根本的太极拳。只有当你可以正确运用这个圆形运动原理,并结合其他诸如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成甫(1883-1936)提出的“太极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和、连绵不断、动中求静)等要领时,才能在太极拳训练和技能提高等方面有所擅长。
盘古太极是盘古神功创始人区文伟与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朱国宏合创的,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盘古神功的一些元素而研发的。盘古太极的原理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动作源于杨式太极拳 。因此,它是一种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立身中正、动作稳定平衡、内气与身体合一的艺术。 它非常强调内外兼修,动静结合,训练与修养并重,健体与应用并重。 在拳架的动作编排中,太极十三势——“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蕴含于所有动作,所以练习拳架对自卫防身、汇聚内气大有益处。站桩训练是为了使人的“三宝”得到满足(精满、气足、神旺),“三宝”得到了满足,就能祛病强身,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是进行武术训练的先决条件。所以,盘古太极的创新在于内部功能是气功而外部功能是武术 ,或者说盘古太极具有强身健体的内部功能和自卫防身的外部功能。
现今虽然许多太极拳种类非常流行,但它们只是身体运行的方法,仅有肢体训练而没有内功修炼。因此,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太极拳。盘古太极不同于这些现代太极拳,它源于现今各种太极中最受欢迎的杨式太极。盘古太极着重内功修炼多于肢体训练,并具有吸收自然之气以补充内气、增强免疫力从而获得身体健康的独特功能。对外,它能强健筋腱、肌肉、骨骼和皮肤用于自卫防身;对内,它能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增强器官生理机能,使人体增强免疫力获得健康。因此,考虑到内功是基础,外功是应用,盘古太极蕴含深奥的修养和技击原理。它融合内练的气功和外练的武术,成为一种内外兼修的艺术。其中一些训练项目,以阴阳相合为目的,遵循盘古太极内外兼修的原则,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太极十三势——“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为主要技术。此外,练习盘古太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心静,体松,松腰,沉肩坠肘,分虚实,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和,连绵不断,动静相宜。盘古太极是一种中国武术内家功夫。由于所有内家功夫都重视内功修炼、增长内力和提高身体素质,多于重视外功训练或提高技击术,并把站桩作为基本功以获得内气,所以练习盘古太极时站姿明显较低,这就相当于动态的站桩训练。你会见到拳架的全部动作都是在分清虚实、站姿较低的状态下完成。此外,在练习拳架的动态条件下,你要尝试放松身体、精神集中,但在这样的动态条件下做到放松和平静并不容易。虽然这个要求可能难以达到,但只要按照全部要领去做,还是可以达到的。在你付出时间练习盘古太极后,身体会获得真正的放松和平静,内气在经络中的循环也更有效率。身体器官的生理机能会得到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会提高,所以你会更机敏、更迅捷、反应更快,你的总体能力会更强。盘古太极遵循太极阴阳图、老子学说和其他哲理,你不能忽略任何一部分。因此,在每个动作中都有阴阳转换、虚实分清、开合运动自然和刚柔并济。当你练习拳架动作时,阴与阳两部分都在运转。你会见到身体关节的伸展与收缩、拉伸与放开,全身都在做扭转的螺旋运动,虚灵顶劲,尾闾中正,含胸拔背,伸指坐腕,沉肩坠肘,动作左右互补。此外,腰部牵动四肢形成公转运动,意识指挥身体做左右、上下、前后的圆形运动,引发四肢的独立运动而形成自转运动。内气随着身体的外部动作流遍全身,这是真正做到了内外相和、上下相随,处处都是圆形运动,周身一家,整个身体放松而敏捷。总体来说,圆滑如珠,快慢相间,随心所欲,松而不懈,活而不散,慢而不滞, 简而不僵。
练习盘古太极,是通过身体运动来理解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中国哲学思想。你会观察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与此同时,你会见到每个动作都包含两种运动——四肢独立运动(自转运动)和腰部牵动四肢形成的运动(公转运动)。当你正确练习拳架时,身体每一部分都参与圆形运动,这种现象类似于我们的太阳系,每颗行星都环绕太阳运行。这种身体现象是遵循盘古太极原理和动作要领的结果,与动作幅度的大小无关。沉肩并且“顶头悬”,降低髋关节、重心下沉以利于脚下生根,就像一只行走中的猫那样轻灵敏捷。放松、缓慢、轻柔、分清虚实,保持身体中正,做连续不断的螺旋运动。
盘古太极具有健身和武术的功效。如果你按照内外兼修的要求去练习,就能达到修养和应用的目的。通过身体运动和意念控制,能够提高免疫力、疏通经络、按摩内脏增强器官生理机能、改善气血循环、平衡体内阴阳,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是进行武术训练的先决条件,也是练拳时动作协调、有力、平衡、优雅的前提条件。